一、從零開始原則
如果今天這個東西,某天突然消失了:
你會感到欣慰還是無法接受?
是你擁有它,還是被它所擁有了?
如果會感到欣慰,就允許自己放棄它吧!因為當我們擁有越多東西,越多東西就會反過來擁有我們。
現在的我擁有的不多,但我的內心卻感到更平靜、思想也更清晰。
二、空間原則
優先思考空間餘裕、再決定物品數量:
好整理、收納與維護
建立每個物品專屬的位置
移除任何會養成壞習慣的物品
當物品和空間處於一個良好的關係,生活自然就會過得更整潔和有秩序。
三、90% 原則
不論是物品或是決定,只有在它能達到內心希望的九成以上,我才會接受它。(前提是你需要知道你的優先次序)
物品:
如果只是「還不錯」,寧願不要買
思考 → 它是會幫助我養成好的習慣,還是壞的習慣?
決定:
如果當下的反應不是「當然好!」,那答案就是:「不了,謝謝。」
四、兩分鐘原則
如果一件事只要花不到兩分鐘,那就不要拖延,直接去做:
隨手歸位、洗碗、丟垃圾、洗衣服
如果有件你規劃要做,卻沒有動力做的事,先試著讓自己做2分鐘,這會更好的推動你去完成它:
就像是如果我今天沒什麼動力健身,我就會跟自己說:「做十五下伏地挺身就好。」而幾乎每一次我都會繼續做下去。就算沒
有,也不會因為完全沒運動而感到沮喪。
五、總有一天(20/20)原則
我們常常會緊抓住那些「以備不時之需」的物品,就是為了哪些永遠不會到來了「總有一天」。
而在我的經驗裡,大多數時候,我們根本就用不到它們。
規則(參考自 The Minimalists):
如果你能花二十美金以內的錢,並在二十分鐘以內找到替代方案或是買到這件物品,那就放心的丢掉它吧!
六、1% 原則
如果一項物品超過了你年收入的一成,先等待兩到三天。
如果兩三天後你還是很想買,那就買吧!(不必對自己太嚴苛)
這個等待的時間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進一步的釐清自己的需求。
很多時候,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根本沒那麼就想要或需要。
七、睡前原則
每天晚上在睡覺前,我會整理和規劃家裡的環境:
寫下隔天要完成的任務
把雜亂的地方整理乾淨
準備好要穿的衣服、料理的食材
當我事先把隔天可能遇到的阻力降到最低,我就能有效的避免拖延,同時更有效率的完成我要做的事。
這些原則幫助了我很多,也希望能多少幫助到你。讓我們一起努力!